这几年来,“出海”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内非常时髦的一个词。无论是阿里的电商、腾讯的社交、百度的搜索,或者今日头条的资讯分发,归根到底都是用户生意,去“跑马圈地”获取用户,是由它们血肉里的“扩张”基因决定的。
中国市场目前的情况也显而易见,在网民规模超过8亿后,基于人口红利拉动的增长已经放缓,增量战已经演变为存量战。与其说把注意力集中在13亿人口上“内耗”,不如去全球7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里放手一搏。也基于此,科技公司们满怀斗志和进取心地走出国门,参与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化竞争中。
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恰好提供了这个契机,传统PC互联网时代因为基础建设没有被覆盖到的广袤人群,形成了这一时期的用户蓝海,新兴市场成为了一座座待挖掘的富矿。而印度,则成为“出海”的中国科技公司们理想的“靠岸”之地。
腾讯、阿里、百度、今日头条、美团、滴滴等等中国科技公司开始了在印度的布局。印度版支付宝Paytm、印度版美团Swiggy、印度版滴滴Ola、印度版今日头条NewsDog……这些平台借助中国资本和中国模式的复制实现崛起,逐渐活跃在曾一片荒蛮的印度移动互联网世界中,并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市场地位。
野心与欲望、资本与市场、洗牌与生存……这些多年间交织在中国互联网的东西,如今也随着中国巨头的“西游”而肆虐在印度的国土之上,从新德里徜徉至加尔各答,离开国土,再无边界。
10月,印度外卖平台Zomato获得阿里旗下蚂蚁金服2.1亿美元投资,此次注资后,蚂蚁金服对Zomato的持股比例将超过10%,Zomato的估值也将从11亿美元上升到20亿美元左右。而早在今年2月,Zomato就曾获阿里1.5亿美元投资。
值得注意的是,据印度《经济时报》10月的一篇报道,印度另家外卖巨头Swiggy计划筹集5-7亿美元融资,估值预计达到25亿至30亿美元,腾讯极有可能重金参投。实际上,腾讯系的美团在今年2月就已参投了这家外卖平台。彼时Swiggy宣布完成了1亿美元融资,由国际投资机构Naspers领投,美团点评参投。
如此次腾讯投资Swiggy成功,则AT无可避免地将在印度外卖市场展开角逐,印度版“饿了么”和印度版“美团”之间说不定将掀起类似国内饿了么和美团间的“腥风血雨”。
Zomato和Swiggy仅是中国互联网公司花式“入侵”印度市场的一个缩影。这几年间,中国资本抢滩着陆印度早已形成燎原之势。
据公开信息统计,阿里巴巴目前在印度市场的投资囊括了第三方支付平台Paytm,零售电商平台Paytm Mall、Big Basket、Snapdeal,物流平台XpressBees,在线票务平台TicketNew,外卖平台Zomato,手游平台Gamepind等,正在竞购中的则包括食品杂货实体零售商Spencer’s等。
从模式上来看,阿里在印度的布局延续了其在中国的基本盘优势,可概括为电商+支付+物流三驾马车拉动增长。同时阿里也关注其他在中国市场内已被验证“大有可为”的赛道,包括外卖、在线票务、手游等。
而作为中国市场社交和游戏的老大,腾讯与阿里在印度的“落子”有相似之处,不断围绕其主业优势拉动其他流量入口。其在印度的投资包括即时通讯软件Hike,运动游戏频台Dream 11,音乐流媒体Gaana、电商平台FlipKart、医疗初创公司Practo、在线教育平台Byju's、在线旅游平台Ibibo、新闻资讯应用 NewsDog等。
仅AT两家,在印度的投资规模就高达数十亿美元。而新巨头们对印度市场同样满怀热忱,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在印度推出了娱乐内容平台Helo,还曾在2016年领投了当时印度最大的新闻聚合平台Dailyhunt。携程曾于2016年投资了印度最大在线旅游公司MakeMyTrip,并于今年通过子公司途风收购了印度B2B旅游平台Travstarz Global Group,滴滴则投资了印度打车软件Ola……
科技公司在国内主要以产品、技术为支撑做强做大,到了印度,则主要以资本探路,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实现利益诉求。目前看来,科技公司们主要围绕自身在国内的优势赛道进行印度的投资布局,也将许多在中国操作成功了的模式搬至印度。从它们出手的频率和阔绰程度来看,投资印度,抢占全新的流量洼地,已经变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“西部淘金运动”。
印度成为理想靠岸地,是多重因素化反后发生的“恰恰好”的结果。
从内部看,印度人口基数庞大,未来流量红利可观。在9月28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印互联网对话大会上,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首席执行官阿米塔布·坎特在大会致辞中指出:目前印度互联网用户数量为4.6亿,智能手机用户为3亿,到2025年,印度互联网用户总数预计将达6.28亿。
而因为既往经济发展、贫富差距等原因,印度在PC互联网时代存在感极弱,其互联网技术停留在为硅谷做“软件外包”上,从未产生过所谓互联网巨头。
随着近年来智能手机在印度的推广和应用,特别是小米、华为、OPPO等中国智能手机品牌成功占领了印度手机市场的大半份额,加之流量资费等大幅下降,整个印度一步迈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,成为一座未从未被开采过的全新流量城池,被风投机构们称为“全地表最开放经济体”。
IMF(国际货币基金组织)在10月新版的《世界经济展望》报告中预测,2018年新兴和发展中的亚洲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可能总体上达到6.5%,而印度成为唯一被预测将在2018、2019年中增长破7的国家,其在2018年的GDP预期增速为7.3%,2019年为7.4%。
风光不当好,未来却可期,对正遭遇国内增长放缓,欧美市场需正面迎战Google、亚马逊、Facebook等世界巨头的中国科技公司们来说,印度所释放出的种种讯号,均构成了它们低成本切入、高收益前景的“强利好”。
“出海”的公司们也取得了巨大成就,例如凭借阿里资本纽带和技术输出成长起来的Paytm已经成为了印度移动支付的巨头,接受了腾讯5000万美元投资、被称为印度今日头条的NewsDog目前已经有了6000万用户,Zomato和Swiggy则使得印度外卖业务进入了寡头竞争时代……
中国巨头们助力了数个印度本土初创公司向独角兽公司孵化,而这些初创公司的创始人们也成为富豪榜的常客。据上月发布的《2018胡润印度富豪榜》,Paytm、Flipkart、Ola、Zomato等与中国资本密切相关的公司的创始人均在榜单之中。
暂时看来,除了少数应用沉沙折戟外,印度市场给了中国公司想象中的速度和增长。
然而在笔者看来,中国科技公司出海印度的战略,至少有三点隐忧值得关注。
其一,中国模式的复制,缺乏“本土化”的落地。
中国公司向印度市场扩张中过于“沉迷”于旧战场和赛道,许多模式被直接“套用”至印度,简单来说,就是拿在中国赚过钱的模式,再去印度市场赚一遍,而非含金量高的“本土化”定制。所以目前许多向印度输出的“中国模式”中,烧钱补贴抢市场成为常态,获客成本逐渐走高,短期内砸钱赚吆喝盈利困难,长期或许将产生如当下中国市场般虚假繁荣的科技“泡沫”。
集中力量走出国门,却将“消耗战”作为主要打法,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中国科企们或许应该懂得“落袋为安”的道理。
其二,即便中国模式在印度抢滩成功,其原因或许并非模式的完美,而在于发展的不对等。
中国科企对印度的持续加注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中印之间发展的不对等。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有一套“时间机器”理论: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IT行业的发展阶段不同,在后者的产业还不成熟时,先在前者的市场上开展业务。等时机恰当时杀回后者,就仿佛坐上了时间机器,回到几年前的前者。
这套理论也被多次论证,孙正义曾从美国跑回较美国发展落后一截的日本,投资了雅虎,在日本时又看到中国互联网的巨大潜力,来到中国投资了阿里。利用几个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,孙正义和软银赚的盆满钵满。如今,软银也成为阿里印度布局中共进退的“盟友”。
从企业营收的角度上来看,这样做无可厚非,然而阿里、腾讯等毕竟代表了中国互联网的未来,如在国际市场的投资布局是如财团和风投机构般,则难免辜负了一部分“市场期待”。
其三,印度市场的复杂性和竞争的多元化。
BAT和一众新巨头在中国的崛起,与中国“闭门造车”式的自我孵化不无关系。如今进入印度市场,则需要在Google、亚马逊、Facebook等国际巨头的口中抢食。而社交、电商等版块在国际环境内均有较阿里、腾讯更强势的替代者。印度的市场坐标已经被暴露,不仅中国的巨头们,全世界的目光均聚集在这里,环境将愈发波诡云谲,“财力”或许无法解决中国科企面临的所有问题。
出海势在必行,而国际市场中挑战、机会、焦虑、利好等等并存着。BAT们曾改变了中国,如今也积累了影响世界的资本,但如果目的仅是攫取利润,工具也仅仅是资本,恐怕很难被市场认可和追捧——这个新时代里的“中国故事”,也就没办法说的精彩纷呈了。
西游记中,唐僧携一众徒弟,一路斩妖除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,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抵达大雷音寺,取回普渡众生的佛经。与古老的中国传说相比,中国巨头们的“西行”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